2022年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现状[图]
生物制品的制备和生产均需要依赖细胞培养基,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品生产的关键核心原材料。细胞培养技术是指从生物机体中取出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或直接从生物机体取出的单个细胞,并将取出的细胞在有利于生长的人工环境中培养。动物细胞体外培养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即为选择适当的细胞培养基。细胞培养基通常包含培养细胞的能量来源和调节细胞周期的化合物。典型的细胞培养基还包括补充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葡萄糖和血清等。细胞培养基对细胞成长意义重大,可提供细胞营养成分、提供促生长因子及激素、调节渗透压、调节pH并提供无毒、无污染的细胞生长环境。
细胞培养基的基本组成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动物细胞培养基按照配制原料的来源可分为纯天然的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仅由天然生成的生物液体组成,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动物细胞培养。但由于天然培养基的成分具有不确定及不稳定性,培养的可重复性差。天然培养基包括生物液体样品(例如血浆、血清等)、组织提取物等。合成培养基通过添加一些营养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维生素、盐、血清蛋白、碳水化合物和辅因子等制备而成。动物培养基根据蛋白/多肽提取物等不确定成分的含量则可划分为含血清培养基、低血清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无蛋白培养基、化学成分确定培养基,其化学成分的确定性递增。
根据蛋白/多肽提取物等不确定成分含量的培养基划分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细胞培养基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主要为生物制药生产领域和科学研究领域两方面。在生物制药生产领域的应用包括疫苗生产(例如病毒性疫苗、多肽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生产(例如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基因治疗药物生产、细胞工程药物生产和利用细胞法体外测定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等。在生物制药中,选用合适的、高质量的培养基可以大幅度提高生物制品表达量,降低生物制品的单位制造成本。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一方面为药物研究开发例如新药筛选、疫苗开发、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工程药物研究与开发、单克隆抗体制备等,另一方面为基础研究例如药物作用机理、基因功能、疾病发生机理研究等。在科学研究中,培养基的合理选择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试验中的不稳定因素,带来更加稳定可靠的试验结果。
细胞培养基的下游商业化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向:重组蛋白/抗体药物生产、疫苗生产、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药物生产。不同的应用方向需要的细胞类型不同,对于细胞培养基的性能特点和生产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包括技术难度、生产工艺、产品形式等等。总体上,抗体药物及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药物生产用的培养基技术难度高、生产工艺复杂、个性化需求高、且价格偏高,属于技术门槛较高的细分领域。不同应用的培养基特点及需求对比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生物制药培养基是全球生物制药最重要的上游耗材之一,2020年全球细胞培养基总市场规模为46.5亿美元,预计在2028年可以达到82.4亿美元,2020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4%。
2020-2028年全球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从国内市场来看,2020年中国培养基市场规模达到了15.2亿元,2016-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2.3%,预计2025年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将达到54.4亿元,2020-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9.0%。作为生物药生产上游的细胞培养基产品,具有较强的进口替代动力,原因包括国内厂商的技术不断完善、医保目录药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导致的上游生产控费和因疫情等因素影响带来的进口产品的供货风险等。近年来,中国培养基市场进口规模占比逐步下降,趋势明显。
2020-2025年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网《2022-2028年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全景调查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同时共研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2023-2029年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全景调研与市场需求预测报告
2023-2029年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全景调研与市场需求预测报告
首先介绍了细胞培养基相关概念及发展环境,接着分析了中国细胞培养基规模及消费需求,然后对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细胞培养基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 细胞培养基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版权提示:共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kefu@gonyn.com、010-6936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