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产业研究院通过对公开信息分析、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分析师专业性判断和评价撰写了《2025-2031年中国正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本报告为正负极材料企业决策人及投资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为确保正负极材料行业数据精准性以及内容的可参考价值,共研产业研究院团队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厂家调研、经销商座谈、专家验证等多渠道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并运用共研自主建立的产业分析模型,结合市场、行业和厂商进行深度剖析,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现状、热点、动态及未来趋势,使从业者能够从多种维度、多个侧面综合了解当前正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态势。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提供锂离子的核心组件,决定电池的能量密度、电压平台及安全性,主要包括:磷酸铁锂(LFP):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2000次以上)、低成本,主导动力电池(市占率超74%)和储能领域(市占率94.4%)。三元材料(NCM/NCA):高能量密度(超250Wh/kg),分为高镍(如NCM811)和单晶系列,适用于高端乘用车。钴酸锂(LCO):高能量密度但成本高,主要用于消费电子(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磷酸锰铁锂(LMFP):能量密度较LFP提升15-20%,德方纳米第一代产品已装车。负极材料是储存锂离子的载体,主要包括:石墨类:天然石墨、合成石墨(主流,占比超95%),贝特瑞、上海杉杉为龙头。硅基材料:硅碳(Si/C)、硅氧(SiO/C),比容量超4000mAh/g,2025年渗透率预计超5%。硬碳: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科海钠、容百科技加速研发。
正负极材料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跨越,硅基负极、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技术突破将重塑竞争格局,而全球化布局与绿色化转型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预计2025年中国正负极材料产量同比增长22.1%。
2020-2025年中国正负极材料产量及增速
国家人工智能基金补贴关键技术攻关,地方产业基金(如深圳“20+8”集群)支持回收体系建设,负极材料首次循环效率≥92%,石墨化能耗标准提高30%,预计2025年中国正负极材料需求量同比增长21.1%。
2020-2025年中国正负极材料需求量及增速
我国正负极材料行业呈现出“固态化、钠电化、硅基化、全球化”四大核心趋势。在技术维度,固态电池技术突破成为焦点,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企业加速半固态电池量产,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硫化物电解质成本降至1000元/千克,恩捷股份建成千吨级产线,但全固态电池规模化仍需5-8年;钠离子电池则迎来商业化拐点,宁德时代第二代产品能量密度达230Wh/kg,循环寿命超2000次,-20℃低温性能保持90%,2025年储能领域应用占比超60%,领克900等车型已实现装车,规划产能达60GWh,成本优势随规模化逐步显现,预计2025年中国正负极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4.2%。
2020-2025年中国正负极市场规模及增速


2025-2031年中国正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正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正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共十二章。报告首先介绍了正负极材料行业定义、商业模式、产业壁垒、风险因素、产业特征及研究方法;接着在综合行业PEST环境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市场正负极材料产品产销、规模以及价格特征做了重点分析;然后对于正负极材料行业本身或相关产业的贸易态势、经营状况进行剖析;随后对正负极材料行业产业链运行环境、区域发展态势、行业竞争格局、典型企业运营等几大核心要素进行了逐个分析;随后报告对2025-2031年间正负极材料行业供需、价格、规模、风险、策略做出了科学严谨的预判。您若想对正负极材料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版权提示:共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kefu@gonyn.com、010-6936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