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鲀又名巴鱼、气鼓鱼等,与鲥鱼、刀鱼并称为“长江三鲜”。中国河鲀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开始规模化养殖。目前主要养殖品种有暗纹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其次是菊黄东方鲀、双斑东方鲀、黄鳍东方鲀,还有少部分杂交品种。
2016年9月,中国渔业协会审批并通过了我国第一批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共有12家单位通过审核,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沿海省份,包括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和广州。
农业部第一批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备案公示名单
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2003年开始有统计河鲀养殖产量,随着养殖科技的不断进步,养殖产量在震荡中逐步提高,至2022年,河鲀养殖产量已达到14434吨。
2019-2022年河鲀养殖产量
资料来源:渔业统计年鉴、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河鲀养殖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国内开始规模化养殖。国内河鲀养殖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各省,养殖模式分为海水、淡水和淡海水结合养殖3种。我国北方的养殖模式主要是以淡海水结合养殖模
式,养殖品种主要包括红鳍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其中红鳍东方鲀的养殖量最大。南方则以淡水养殖为主,养殖量最大的品种为暗纹东方鲀,其中河鲀养殖主要分布在福建、山东、江苏等地。
2022年河鲀养殖产量分省市
资料来源:渔业统计年鉴、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我国河鲀养殖业同样具有显著的产业集聚特征。2022年我国河鲀养殖产量14434吨,其中广东省河鲀产量10528吨,占比全国产量72.9%。
2022年中国河鲀产量分省市格局
资料来源:渔业统计年鉴、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更多关于河鲀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分析,请搜索、收藏共研网独家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河鲀行业深度调查与战略咨询报告》。《2023-2029年中国河鲀行业深度调查与战略咨询报告》为共研产业研究院自主研究发布的行业报告,是河鲀领域的年度专题报告。《2023-2029年中国河鲀行业深度调查与战略咨询报告》从河鲀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态势、细分市场、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入手,分析河鲀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河鲀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河鲀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河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3-2029年中国河鲀行业深度调查与战略咨询报告
2023-2029年中国河鲀行业深度调查与战略咨询报告
首先介绍了河鲀行业市场发展环境、河鲀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河鲀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河鲀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河鲀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河鲀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河鲀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河鲀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版权提示:共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kefu@gonyn.com、010-6936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