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指分子结构中具有14~16元内酯环的抗生素。通常所说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指链霉菌产生的广谱抗生素,具有基本的内酯环结构,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效,尤其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螺旋体和立克次体有较强的作用。迄今为止发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逾百种,目前上市的产品已发展到第三代。
按照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划分。大环内酯类分别分14元环、15元环和16元环大环内酯药,如红霉素就属于14元环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泰乐菌素属于15元环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替米考星属于16元环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按照药代动力学性质特点划分。第一代,是天然抗生素,如红霉素;第二代,是半合成抗生素,如替米考星;第三代,是新一代酮内酯类药物,如泰利霉素(非兽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品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阿奇霉素生产厂家较多,包括浙江国邦、上海现代、石药欧意、宜昌东阳光、浙江耐司康和黄石世星、河北国龙等。相对于上游企业,阿奇霉素竞争显得较为激烈。克拉霉素重点厂家有浙江国邦、宜昌东阳光、浙江贝得和浙江耐司康等。
大环内酯类市场主要参与者
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自1952年全球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4元环的红霉素首先上市以来,至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品种超过百种。2017-2019年,受原料药减产、国家抗生素政策、门诊输液限制以及竞品冲击等因素影响,我国大环内酯类药物市场销售额处于缓慢增长态势,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达到近年顶点110.4亿元。医保限价等因素影响,2020-2022年中国大环内酯类市场进一步下滑,2022年市场规模为82.8亿元。
2017-2022年中国大环内酯类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更多关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分析,请搜索、收藏共研网独家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3-2029年中国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为共研产业研究院自主研究发布的行业报告,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领域的年度专题报告。《2023-2029年中国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态势、细分市场、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入手,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3-2029年中国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首先介绍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版权提示:共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kefu@gonyn.com、010-6936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