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权威管理部门在统计和分析时通常采用的词,电子信息产业具体细分为投资类产品、消费类产品和元器件产品三个大类。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电子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是军民结合型工业,由广播电视设备、通信导航设备、雷达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电子仪器仪表和其他电子专用设备等生产行业组成,根据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公报统计,电子信息产业分为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
电子信息产业分类
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也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根据每一阶段的发展的水平,主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978年到90年代之间,这段时间为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转型期,原因是在改革开放以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目的是为了生产先进的或者与世界同步的军工产品。而随着改革开放,电子信息的发展就不仅仅局限于军工产品,还包括民用产品。这种变革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满足了当时国家对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要求;第二个时期是电子信息规模化发展的时期,该段时间为90年代到21世纪,该段时间由于进入了信息化的时期,使得国家开始注重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依赖别人的技术进行单纯的制造到开始建设相应的电子信息工程,从而促进自主的电子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该期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逐渐变大;第三个时期即21世纪至今,即在这段时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不仅要注重相关产品的生产,还要重视自主科技的研发,并在发展中注意跟国际接轨,在迎接诸多挑战的同时,也要抓住与之而来的机遇。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近些年愈发的成熟,以计算机的集成电路为基础,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等技术结合到一起,使得电子设备对信息具有极高的处理能力,在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的用,使人们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而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电子信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电子信息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形成适合自己国情的经济结构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41285亿元,同比增长14.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94994亿元,同比增长17.7%。全行业整体收入规模达到236279亿元,同比增长16.6%。全年,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6.1个百分点;软件业收入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速9.5个百分点。
2012-2021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收入统计
资料来源:工信部、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从地域发展角度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出现了代表性产业集聚地,主要包括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不同区域存在不同分工。对于渤海区域来说,其主要是研发和制造电子产品和信息产品,大批量生产通信设备,家电设施和元件等的,代表地区包括北京,大连和天津。北京主要负责研发电子信息产品,承担全国信息产品研发中心职能。珠三角区域主要生产和组装计算机零配件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代表地区包括深圳,广州,中山。长三角区域主要生产和组装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内容包括计算机,手机和半导体,代表地区包括苏州,上海,南京等。
电子产业集聚地建设
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2023-2029年中国电子信息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同时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2023-2029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全景调查与投资分析报告
2023-2029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全景调查与投资分析报告
首先介绍了电子信息行业市场发展环境、电子信息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电子信息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电子信息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电子信息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电子信息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电子信息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版权提示:共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kefu@gonyn.com、010-6936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