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索共研产业咨询
{{ PAGE.abc }}
abc-0

2022年中国CRO产业现状、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概述

 

CRO的业务范围覆盖了药物研发的全流程,从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再到临床研究,但药物发现阶段目前仍主要在制药企业进行,行业内的CRO主要以提供临床前研究服务和临床研究服务为主,由于CRO企业在药物研究过程中担任的职责不同,不同职责的CRO企业的业务内容也不同。其中临床前CRO企业的三大业务包括药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药学研究重点在于原料药和制剂的工艺开发,属于精细化工类行业;药理学研究重点在于实验室人员的熟练度和动物模型的丰富程度;毒理学研究则侧重于实验动物的管理以及GLP实验室的认证资质。药理学包含的一般药理学,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也在CRO企业的业务范围内。

CRO业务范围

CRO业务范围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二、发展现状

 

相较于全球CRO行业,国内CRO行业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末,以昆泰、科文斯为代表的全球CRO巨头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形成了国内CRO行业的雏形,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中国药品安全现代意义上的监管,药监局成立后制定颁布了一系列药品管理法规,强化药品审查制度,药品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我国CRO行业发展步入快车道。2000年,药明康德成立,是我国CRO公司开始发展的里程碑式标志。2003年,我国颁布了《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对CRO做出了明确定义,并规定新药试验申办者可以委托外包部分工作给CRO,直接激活了CRO市场。此后,国内CRO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药明康德、泰格医药为代表,国内优秀的龙头CRO公司纷纷走上上市之路,开启了国内CRO行业发展的新篇章,近年来我国CRO市场飞速发展,增速高于国际水平,2021年中国CRO市场规模达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5.00%,预计2022年中国CRO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美元,2024年将达到222亿美元,2022-2024年CAGR为30.68%。

2015-2024年中国CRO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2015-2024年中国CRO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从细分市场来看,在2021年我国CRO市场中,临床市场规模达5.6十亿美元,占我国CRO整体市场规模的56%,占比非常大;药物发现市场规模达2十亿美元,占我国CRO整体市场规模的20%;临床前市场规模达2.4十亿美元,占我国CRO整体市场规模的24%。

2021年中国CRO市场规模结构(%)

2021年中国CRO市场规模结构(%)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我国仅有少数CRO企业能够提供创新药和仿制药的全流程研发服务,尤其在创新药开发方面,仅有CRO龙头企业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具有比较完整的服务链条,故将其划分为全面综合型CRO企业。以阳光诺和、百诚医药、天津汉康、华威药业、新领先、博济医药等为代表的其他综合型CRO企业,在仿制药方面具有比较完整的研发服务链条,但在创新药开发方面尚未具备完整的服务链条,故为“药学+临床”综合型CRO企业。此外,针对创新药或仿制药研发,细分专业型CRO企业不提供全流程的研发服务,主要提供某一阶段的研发服务,业务侧重点比较明显。

我国CRO市场主要企业及服务范围

我国CRO市场主要企业及服务范围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从市场格局来看,2020年,药明康德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0.8%;其次是康龙化成,达到了9.6%;再者是泰格医药,达到了5.9%。

2022年中国CRO行业市场份额

2022年中国CRO行业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三、发展趋势

 

1、全球CRO业务加速向我国转移

 

CRO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除了部分临床试验受制于监管要求必须在某一地区完成外,临床前CRO、CMO、CDMO等业务都具有离岸属性,完全可以委托给海外CRO完成后再交付。国内CRO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上具有成本优势,随着国内CRO的总体质量水平提升,越来越多的海外CRO业务正加速向国内转移。

 

2、我国PE/VC创新药融资数额快速增加,进一步打开CRO市场空间

 

随着国家鼓励创新以及药品审评审批的改革,我国初创型创新药企业不断壮大,风险资本对于医药研发领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新药研发成为最活跃的投资领域之一。从2014年开始,我国医药研发领域融资额快速增加,进入2018年更是有大幅提升,远高于全球增速。对于研发型初创企业,绝大部分融资均用于创新药的研发,由于初创企业研发实力较弱,不能单独完成创新药研发的全部环节,所以必然选择CRO企业进行部分研发外包,从而进一步打开CRO市场空间。

 

3、我国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提速,CRO增量空间广阔

 

长久以来,我国仿制药大而不强,大部分仿制药水平都无法达到国际标准,质量差、疗效弱,且很多品种批文数量多达几十甚至上百个,竞争激烈。为此,我国在2012年就开始了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2016年3月,CFDA发布《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的有关事项(征求意见稿)》,标志着一致性评价工作将全面展开。2019年3月,CDE发布《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二十一批)》,首次发布242个注射剂参比制剂。同年10月,NMPA公开征求《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已上市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意见,就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技术要求和申报资料等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国内注射液一致性评价有望提速。目前,CDE受理注射液一致性评价申请四百余个,涉及一百多个品种。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网《2023-2029年中国CRO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共研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深度报告共研产业咨询 - 深度报告
2023-2029年中国CRO行业深度调查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

2023-2029年中国CRO行业深度调查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

2023-2029年中国CRO行业深度调查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

首先介绍了CRO相关概念及发展环境,接着分析了中国CRO规模及消费需求,然后对中国CRO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CRO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CRO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tag: 214648

版权提示:共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kefu@gonyn.com、010-6936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