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显示模组应用于液晶显示模组中,而液晶显示模组应用领域广泛,且产品具有多样性和非标准化的特点,行业内的企业一般按照客户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进行“定制化”的设计和生产,采用的生产模式为“以销定产”。背光显示模组企业从上游供应商采购FPC、LED灯珠、塑胶粒、各类膜材等,并通过自制导光板再进行模组装配加工等环节形成最终背光显示模组产品,生产出的产品面向下游液晶显示模组厂销售,应用领域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工控显示、车载显示、医疗仪器显示、家电显示等领域。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发展初期,行业内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和日本、韩国等地,主要企业有中国台湾的瑞仪光电和中强光电、美蓓亚、韩国E-LITECOM公司等。近年来,液晶产业产能向中国大陆转移,受此带动,我国大陆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发展较快,行业内涌现出众多企业,如瑞仪光电、中光电、隆利科技、宝明科技、伟时电子、翰博高新等。
我国背光显示模组行业主要企业介绍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从营收情况来看,2022年1-9月隆利科技营业总收入已完成10.12亿元,宝明科技营业总收入已完成7.39亿元,伟时电子营业总收入已完成10.24亿元,翰博高新营业总收入已完成18.34亿元。
2014-2022年中国背光显示模组行业主要上市企业营业总收入统计(亿元)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从背光显示模组业务收入来看,2021年翰博高新背光显示模组业务收入完成20.48亿元,隆利科技背光显示模组业务收入完成19.67亿元,伟时电子背光显示模组业务收入完成9.29亿元。
2021年中国背光显示模组行业主要上市企业背光显示模组业务收入统计(亿元)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作为液晶显示行业的配套产业,其分布与液晶显示行业息息相关,同样呈现出较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目前,我国液晶显示模组企业和背光显示模组企业均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集群。现阶段,我国大陆背光显示模组厂商中小企业较多,行业呈现梯队分化效应,且集中度日渐提高。由于产品门槛较低,同质化严重,竞争较为激烈;极少数优质企业,凭借自身的研发、设计、生产能力,通过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顺利进入到技术门槛较高的下游领域,在产品、技术、服务和客户等方面确立了竞争优势,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随着消费电子等领域市场从无到有、从高速增长到市场饱和,中低端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也经历了快速发展、竞争加剧、市场情况恶化的三个阶段,专注于消费电子的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厂商陷入利润下降、市场停滞、竞争环境恶化的状况;而专业显示尤其是车载显示器的快速发展则持续带动了高端背光显示模组的市场需求,受益于产品、技术、服务和客户等方面的壁垒,专业显示领域背光显示模组行业总体竞争相对缓和,经营情况相对较好。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网《2023-2029年中国背光显示模组市场深度调查与战略》,同时共研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2023-2029年中国背光显示模组市场深度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023-2029年中国背光显示模组市场深度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首先介绍了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定义、商业模式、产业壁垒、风险因素、产业特征及研究方法;接着在综合行业PEST环境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市场背光显示模组产品产销、规模以及价格特征做了重点分析
版权提示:共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kefu@gonyn.com、010-6936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