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流3D视觉感知技术包括结构光、iToF、双目、dToF、Lidar、工业三维测量等,3D视觉感知技术最早应用于工业领域,主要用于工业设备与零部件的高精度三维测量以及物体、材料的微小形变测量等,代表产品如德国高慕公司(GOM)的ATOS系列三维扫描仪和ARAMIS三维形变测量系统用于工业零部件三维尺寸和形变测量;瑞典海克斯康(HEXAGON)的PrimeScan扫描仪能够对工业部件实现高精度3D数字化作业;CorrelatedSolution,Inc.(美国CSI公司)的VIC3D系扫描仪可以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原理,对物体表面的任意点进行位移、应变的测量。为了满足工业领域严苛的工作环境与高达微米级的测量精度,用于工业检测的3D视觉测量设备一般为多种技术融合使用,比如利用相位结构光以及高精度工业相机组成的工业三维测量仪器,致使设备成本高、体积大、功耗高,应用普及缓慢。
3D视觉感知产品是系统级产品,从2D成像到3D视觉感知是跨度极大的技术革命。目前,3D视觉感知技术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一方面,学术领域已经涌现了大量基于3D视觉感知技术的研究,并在工业级领域成熟运用;另一方面,消费级领域出现了技术大规模落地的一些细分场景,进入应用发展期初期。
3D视觉感知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3D视觉感知产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产业链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探索、研发及应用,3D视觉传感器主要由深度引擎芯片、光学成像模组、激光投影模组以及其他电子器件、结构件等构成。产业链中游为3D视觉感知方案商。主要基于深度引擎算法结合应用进行各类3D视觉传感器的方案设计,下游主要为根据终端的各类应用场景开发各类应用算法的应用算法方案。目前已具备一定商业应用的算法包括: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算法,三维测量、三维重建算法,图像分割、图像增强优化算法,VSLAM算法,骨架、姿态识别、行为分析算法,沉浸式AR、虚拟现实算法等。随着3D视觉感知应用场景的丰富,会有更多的应用算法商业化。
3D视觉感知产业链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目前在消费级应用市场中,已开展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发的主要企业包括苹果、华为、微软、英特尔、索尼、三星等科技巨头企业,还包括英飞凌、瑞芯微、华捷艾米、奥比中光等企业。微软是业内最早推出消费级3D视觉传感器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推出了结构光、iToF技术的3D视觉传感器面向市场销售,推动了3D视觉感知技术的发展;苹果、华为主要面向自主终端产品(智能手机、平板设备等)对3D视觉感知技术需求,自研3D视觉传感器以服务于自家产品;英特尔则面向开发者、机器人等多个应用场景推出了多款产品。索尼、三星借助于自身在感光芯片方面的实力,在iToF、dToF技术上进行发力,推出了相应的感光芯片产品,面向业内其他企业销售。英飞凌、瑞芯微、华捷艾米也向市场推出了各自研发的3D视觉传感器产品。
3D视觉感知主要企业技术现状及对比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3D视觉感知行业市场前景如何?共研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3D视觉感知市场全景调查与投资可行性报告》详细分析了3D视觉感知行业相关定义、全球3D视觉感知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中国3D视觉感知产业发展环境、中国3D视觉感知行业运行情况、中国3D视觉感知所属行业运行数据监测、中国3D视觉感知市场格局、中国3D视觉感知行业需求特点与动态、中国3D视觉感知行业区域市场现状、中国3D视觉感知行业竞争情况、中国3D视觉感知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中国3D视觉感知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等,帮助企业和投资者了解3D视觉感知行业市场投资价值。您若想对3D视觉感知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3D视觉感知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023-2029年中国3D视觉系统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2023-2029年中国3D视觉系统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报告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共研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分析内容中运用共研自主建立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分析、行业分析和厂商分析,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现状,趋势和规律,是企业布局煤炭综采设备后市场服务行业的重要决策参考依据。
版权提示:共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kefu@gonyn.com、010-6936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