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按污染成分可以分为无机物污染和有机物污染,按污染场地可以分为工业场地污染、耕地污染和矿山污染。
土壤污染分类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二、产业链
土壤污染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场地调查单位、修复用剂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中游是污染场地修复企业,包括专业修复企业、传统环保企业、外资企业、科研院所等,下游是污染场地所有者(政府、企业、个人)和环保评估单位。
土壤污染修复产业链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三、市场规模
从我国环保预算来看,2016年中央财政新增了土壤污染防治专项预算项目,2015年前该项目称作“重金属污染防治”。2016年该项目预算数为90.89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145.6%,如加上以前年度结转资金6亿元,预算数为96.89亿元,接近翻三倍。2017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数为112亿元,比2016年执行数90.89亿元增加21.11亿元,增长了23.2%。2017年该专项资金执行率达100%。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数为112亿元,比2016年执行数90.89亿元增加21.11亿元,增长了23.2%。近两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有所减少,2021年资金预算为44亿元,较2020年增长10%。
中央修复财政资金有力支持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土壤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等工作。《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设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也包括支持设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生态环境部将配合有关部门推动相关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投入土壤修复领域。
2014-2021年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规模走势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2021年中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达114.7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14.8亿元,同比增长14.8%,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参与企业数千家,但多数企业的综合修复实力存疑,通常仅拥有1到2种土壤修复技术,难以提供综合土壤修复方案。借鉴国际发达国家先进的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经验,成熟的土壤修复产业涉及检测、评估、技术设备研发及工程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对企业的综合性发展要求较高,技术的成熟度、适应性将是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未来伴随中国土壤修复市场深化,产业化规模进一步扩增,企业势必要具备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满足不同场景下客户的定制化应用需求。
2014-2022年中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四、竞争格局
目前国内从事土壤修复的企业越来越多,用“雨后春笋”来形容毫不为过。由于预期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巨大,各行各业都开始往这方面发展。从产业链角度看,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既有综合性企业,也有专注于修复咨询、技术支撑、调查评估、修复工程、第三方检测,甚至学术研究、地质矿山、土壤肥料、土方工程、植物营养等某一方面的企业和机构。
中国土壤修复行业代表企业及特点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五、投资前景
1、土壤修复规模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目前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位置仍是起步成长阶段。 当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产值在环保产业总产值占比不高,而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的土壤修复产业中已经达到 30%以上。 预期随着国家宏观和行业政策对土壤修复重视度提高,以及相对完善的土壤修复管理体系构建,未来将会产生更多的土壤修复项目,市场需求将扩张,土壤修复规模将迎来巨大的提升空间。
2、环保政策助推土壤修复行业发展
从 2005 年开始展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之后,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与土壤污染相关的政策文件。 2008 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仅仅提出了到 2010 年以及 2015 年建立土壤污染管理体系的初步意见。 随后在《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以及《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中进一步提出了详细的规划指标,包括重点防控省份及企业的确定,污染防控指标的确定等。相比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治理政策支持,我国对土壤污染治理问题关注起步晚。除了相关政策发布相对滞后以外,我国土壤修复政策体系尚不健全。根据前述我国土壤污染的分类类型, 我国目前以耕地土壤污染和城市工业场地土壤污染问题最为严重,然而目前还没有制定具有系统性的土壤修复政策和相关标准。国家正在抓紧制定有关土壤污染治理的细则及管理办法, 有望在未来几年内陆续出台。其中,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土十条”)已经出台并实施, 《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办法》等地方性政策文件业已相继出台或实施。这些导则、办法和规划将为土壤修复企业开展业务提供详细的指导,有关内容也是预测未来市场前景的重要参考。
3、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是土壤修复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在行业内崭露头角的多数为具备集成技术与工程经验的综合型公司, 在行业起步成长阶段,这些公司更容易获利。但成熟的土壤修复产业涉及检测、评估、技术设备研发及工程设计施工等环节,随着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都将迎来市场需求。从短期来看,股东背景、过往业绩等仍将是企业获取项目的主要因素,从长期看,技术的成熟度、适应性及产业化将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我国土壤修复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主要体现为市场主流土壤修复技术构成的不同,随着土壤修复市场深化,新技术成本逐步下降,在土壤修复更加关注其生态和社会效应的情况下,新的前沿的土壤修复技术将更受欢迎。
4、多种商业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资金问题是土壤修复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目前土壤修复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其次是污染企业和土地开发商,包括产业农业化开发商和房地产开发商。然而, 依靠政府主导的资金投入无疑使得行业发展受到财政政策特别是财政负担影响,因此,探索土壤修复行业商业模式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资金来源的解决办法。从成熟国家来看,土壤修复企业可以选择多种商业模式——BOT/BT 模式EPC 模式、 PPP 模式。其中我国目前比较多见的是 EPC 模式。从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前景来看, BOT 模式具有更加灵活的资金融通方法,同时对土壤修复企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而随着国内 PPP 模式的来临,修复产业的 PPP 模式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思路,以“特许经营、购买服务和股权投资”三种方式的政企合作能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并通过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的投入,让社会资本融合到修复产业中,是未来我国积极探索的盈利模式。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网《2022-2028年中国土壤修复市场深度调查与战略咨询报告》,同时共研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2022-2028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调查与市场运营趋势报告
2022-2028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调查与市场运营趋势报告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版权提示:共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kefu@gonyn.com、010-69365838。